《金融时报》记者注意到,近日,又有多家银行启动了新一轮的“清卡”行动,主要针对持卡人长期不用的“睡眠银行卡”。
“为保障您的账户与资金安全,便于您合理安排和使用个人银行账户资源,我行将持续开展‘长期不动户’‘一人多户’等个人银行结算账户清理工作。”7月1日,中原银行发布的公告称,该行将于今年9月1日起,逐步开展以上账户的清理工作,限制属于本次清理范围内账户的交易功能。


在此之前,湖北银行也在5月29日至6月29日期间开展了个人长期不动户清理工作。同时,湖北银行还在公告中表示,未来将每年对符合条件的账户实施持续清理。

就像家里长期不用的东西要定期清理一样,银行也需要对长期闲置的账户进行整理。这一举措既是为了保障客户的资金安全,也有助于银行加强账户管理,降低金融风险。
“很多诈骗分子会收购长期不用的银行卡,用来转移赃款。”一家国有大行网点客户经理告诉记者,清理这些账户,就是要切断犯罪链条。
“沉睡账户不仅浪费了银行资源,还存在资金被遗忘或挪用、个人信息泄露等风险隐患。”在招联首席研究员、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看来,清理这些账户有助于唤醒闲置资金,提高资金利用效率,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。同时,也能加强银行账户管理,降低潜在风险。

根据多家银行公告,在清理时间过后,银行将对相关账户进行销户,销户后原账号将进行注销处理,且不能恢复使用。如储户需要继续使用该账户,应持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到网点提出开户申请,银行核实并完善客户身份信息后可恢复账户功能。
编辑:杨致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