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好的成功,就是努力做一个凡人

  来源:百度发布日期::2025-06-06浏览次数:147

摘要:(乐坛奇才李宗盛的坎坷经历,相信会给我们


(乐坛奇才李宗盛的坎坷经历,相信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思考!)

最差学生,每走一步都被告知:你将注定没有出息
1958年,李宗盛出生于台湾普通家庭。父亲是卖煤气罐的,母亲是国中老师。
母亲虽是老师,李宗盛却不是读书的料。从小学开始,成绩就总是拖尾巴。中考更是考得一塌糊涂,成绩离重点高中的线差了十万八千里。母亲觉得没面子,就给儿子找补习班。
一个补习班保证:“只要你把孩子送来,我就能让他考上好高中。”第二年,中考放榜。这个补习班考得真是不赖,全班只有两人没考上重点高中,其中之一,就有李宗盛。
母亲气得脸都白了。姐姐只好带着他四处报考。参加私立高中考试,落榜。参加教会学校考试,落榜。最后姐姐只好说:“你喜欢音乐,去考国立艺专吧。”
李宗盛便兴冲冲去参加艺考。“你会什么乐器啊?”“不会。”“你识五线谱吗?”“不会。”最后,挂着两行泪跑出了艺专。
才念完初中,不能就此辍学!他只好上了一个私立工专。学的专业,就是电机。上了工专,第一年侥幸混过了。第二年,李宗盛就挂了很多科。学习成绩不好,长得又很寒碜,老师和女同学没有一个愿理他。

“在当时,没有任何证据显示,我是一个可以在社会存活的人,每走一步我都被一再告知:你的一生将注定没有出息。


救命稻草,人这一辈子最重要的事,就是找到自己喜欢又擅长的东西
14岁那年,李宗盛“结识”了吉他,喜欢音乐的他高兴得手舞足蹈,读书之余,常常摆弄,爱不释手。
上了工专后,依然时常挂科,李宗盛便断了“读书成才”的念想,抱着吉他,一头扎进自学乐理之中。再平庸的人,身上都蕴藏着钻石。
“要想找到这颗钻石,请先思考你有什么样的兴趣爱好。不要因为某项兴趣看来太过普通,就将它从清单上剔除。若你真喜欢,请一以贯之投入,日积月累地提高熟练度,就像武林神功需要潜心修炼一般。一旦熟练度达到一定量级,你的任督二脉就会豁然贯通,之后的灵感便会源源不断涌出。大部分所谓的天赋,均源于此。”
一把吉他就这样拯救了李宗盛,此时的他做梦都没想到:十年后,他会凭借这把吉他,点亮半个华语乐坛。
1970年代,民歌开始在台湾风行。1976年,台湾举办首届金韵奖校园巡唱会。李宗盛和同校学长张炳辉与江学世三人成立了木吉他合唱团,并发行了一张《木吉他作品全集》,成为校园民歌运动的一支重要力量。李宗盛把自己成长的点滴写成了歌。
很喜欢《士兵突击》的一句台词:“他每做一件小事的时候,都好像抓住一根救命稻草,到最后你才发现,他抱住的已经是一棵参天大树了。”
那个紧紧抓住音乐这根稻草的李宗盛,也正这样一天天蜕变成不世出的“天才”。
“天才”出世,人生很多事急不得,你得等它自己熟
五年的专业,李宗盛读了七年,留级两次,依然没有修够学分。最后他仰天长叹,就此退了学。此时,校园民歌运动已经烟云散尽,木吉他合唱团也因各自毕业而被迫解散。21岁的李宗盛回到台湾北投家里,跟着父亲,卖起了煤气罐。
很多人都把梦想轻易让给了“现实”,但李宗盛不,他在卖煤气罐的同时,四处寻找着“点燃音乐之梦”的机会。终于,他自荐进了一家餐厅。白天卖煤气罐,晚上到餐厅唱欧美流行金曲。这段日子虽然过得很辛苦,但有一个绝妙好处——非常贴近大众。
“这段生活对我价值观的形成很重要,它赋予了我性格中比较市井的那一面。”
不爱读书的屌丝李宗盛,学会了从凡人的生活中观察人生。唱歌之余,李宗盛开始尝试写歌,写自己所见所闻的那些凡人的爱情。
那些日子,李宗盛无比孤独,陪伴他的,只有一把吉他。正是这份孤独,造就了不世出的李宗盛。
李宗盛创作的歌的特点:明察人生型。他用最平白的话语,跟你拉家常,像邻家大叔一样告诉你一些人生感悟。普普通通的话语里透着要命的亲切感,,平平凡凡的字句中蕴含着高度浓缩的人生感悟,道出了我们心中早已存在,却又从未说出的东西。读完听罢,让人忍不住拍案叫绝。
好的作词者,几乎都是书虫。只有李宗盛是个例外,他不爱读书。他的书本,就是都市生活中的一个个人。他的歌词,全是生活的结晶。
时来运转,没有什么所谓的运气,运气就是机会恰好撞上了你的努力
李宗盛在餐厅唱歌期间,认识了宝丽金唱片公司小歌手郑怡。从此,一有时间,李宗盛便“陪着”郑怡去公司录音。名为“陪”,实际是偷学经验。偶尔,也顺便提一些很有想法的建议。
1982年,宝丽金突生变故,给郑怡制作专辑的侯德健决然去了中国大陆,李宗盛突然接到宝丽金通知:“你愿不愿接替侯德健做完郑怡专辑。”李宗盛想都没想:“愿意。”
不久,《小雨来得正是时候》横空出世,这张不被任何人看好的专辑,竟然火得一塌糊涂。主打歌《小雨来得正是时候》,占据音乐排行榜榜首长达13周。这张专辑,后被评为“台湾歌坛百张最佳专辑”。
那个“注定没有出息”的李宗盛,凭此专辑在音乐圈站稳了脚跟。两年后,李宗盛被挖到了滚石。李宗盛成了滚石的制作人后,写出了一系列经典好歌,《爱的代价》《梦醒时分》
......他给陈淑桦制作的《跟你说,听你说》,成为台湾音乐史上第一张销量破百万的专辑。
伯乐识马,不去用心做一件事,就不叫匠心;不把一件事做到极致,就不叫匠人
有一天,李宗盛正在开车,电台里播放了一首歌曲,“这女孩唱得真是太好了。”
这个女孩,就是辛晓琪。当时她在另一家唱片公司做歌手,出道好几年了,一直红不起来。
李宗盛立马把车开到这家公司,对前台接待说:“我是李宗盛,希望可以认识辛晓琪。”
李宗盛就这样发掘了辛晓琪,并为其量身打造了《领悟》等歌,让这个不为人知的歌手一夜红透台湾。
有一次,李宗盛去马来西亚寻找好声音。有人送来一大堆小样,那人说:“有个妹妹唱得特别好,人漂亮,身材也好。”这句话里,藏着很多潜台词。
但李宗盛装作没听懂:“这个主唱我觉得一般,唱和声的反而不错,你把她找来。”
这个唱和声的,就是梁静茹。后来,梁静茹成了情歌天后。
赵传开始是玩地下摇滚的,歌声很有特点,但人长得太丑了,滚石的制作人都不想和他搭档。
李宗盛站了出来:“我喜欢他的声音。”
于是为赵传量身谱写了《我是一只小小小小鸟》、《爱要怎么说出口》等歌,让这个丑汉子一夜火遍华语乐坛。
不看美丑、不看身材、不玩潜规则,只认好声音的李宗盛,就这样发掘培育了张艾嘉、陈淑桦、林忆莲、辛晓琪、莫文蔚、梁静茹、周华健、张信哲、赵传、五月天等一大批著名歌手,点亮了半个华语乐坛。
李宗盛是个与众不同的制作人,他爱歌手如同爱自己的生命。
“每个歌手到我这里,我第一个要做的,就是找到他最特别最美的地方,让他在我手上发出不一样的光芒。”
分道扬镳,没有人会对你的快乐负责,快乐得你自己寻找
1986年,在歌手苏芮牵线下,李宗盛认识了香港知名DJ朱卫茵。一见面,彼此印象都还不错,于是就正式谈起了恋爱。1988年,两人结婚了。
结婚后,两人是这样的状态:李宗盛呢,整天忙着加班。“这个行业,好不容易发现有个王八蛋会写歌,他们会放过你吗?用钱收买他,拿来榨干。”他整个人几乎“陷进”了工作里。
而朱卫茵呢,走到了另一个极端,整天无所事事,“就想着他能天天陪我”。
于是家庭矛盾就这样产生了。渐渐地,两人因矛盾而争执,因频繁争执而感情日渐疏远,最后,林忆莲成了压垮骆驼的那一根稻草。
离婚后,有一次采访。主持人问李宗盛:“你现在还能接受比你小很多的女孩,并结婚吗?”李宗盛答:“女孩?恐怕不行。”
这话什么意思?就是他希望对方是一个比较成熟的人。什么是一个比较成熟的人?至少有一点——她拥有独自快乐的能力。
“如果再谈恋爱,我一定跟这个女生讲,如果我有快乐,我愿意跟你分享,但我没法给你快乐。一个人应该学会自己寻找快乐,而不是一味地等待别人给予。
自己找到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。如果只是把自己的快乐寄托在别人身上,寄托越深,得到的伤害就会越重。”
李宗盛希望朱卫茵可以找到自己的快乐,而朱卫茵希望李宗盛能够给予她快乐,这其实不仅是他俩,也是很多婚姻矛盾的根源。
花好月圆,像林忆莲这样的女人,听她的声音就足以爱上她
1992年,李宗盛为电影《霸王别姬》,创作了主题曲《当爱已成往事》。录制这首歌时,他结识了林忆莲。听到林忆莲的声音后,他觉得自己终于等到了那个人。“像林忆莲这样的女人,听她的声音就足以爱上她。”
不久,林忆莲就跳槽到了滚石。一个有唱歌才华的女人,遇到了一个“能一眼看透我心灵”的男人;一个有创作才华的男人,遇到了一个“能将我的歌诠释得完满”的女人。就像庄子遇到惠子、伯牙遇到子期,两人都不可抑制地爱上了对方。
这对珠联璧合的情侣,就此为华语乐坛奉上了无数经典情歌,开创了华语乐坛著名的“林·李”时代。一直半红不紫的林忆莲,一跃成为顶级天后。
1997年,林忆莲怀孕了。李宗盛将自己与林忆莲之间的恋情,原原本本地告诉了朱卫茵。朱卫茵没有为难李宗盛,两人友好分手。1998年,李宗盛在加拿大迎娶了林忆莲。
霸王别姬,情爱里,无智者
陪林忆莲“休息”一年后,重回歌坛的李宗盛迎来了“厄运”:唱片行业的大改革开始了。以前制作人拥有至高无上的话语权,可以主导一张唱片的方向。改革之后,权力骤然发生转移,从制作人主导转向了企划主导。
制作歌曲要主动迎合受众的口味,不再是制作人想做什么就做什么。这种转型,李宗盛很不喜欢。2000年底,李宗盛离开了呆了16年的滚石,决定前往上海开创自己的另一番事业。
但令李宗盛万万没有想到的是,这次选择不仅没有让他走出事业的低谷,反而把他带进了感情的低谷。
跟朱卫茵完全不一样,林忆莲是另一个极端——她是一个无比要强的女人。
2000年后,她转投百代,发行了专辑《林忆莲's》,一首《至少还有你》风靡整个中国。随后,她又在香港红馆举办了个人演唱会,歌迷反响强烈,她又找到了昔日天后的感觉。于是,她决定前往香港发展。而此时,李宗盛的上海事业毫无起色,不甘心的他,决定前去北京重塑辉煌。
林忆莲说:跟我一起去香港吧!李宗盛说:跟我一起去北京吧!
要强的两人,谁也不肯让步,最后,只好各自去了各自想去的地方。

两人的感情,就此出现了裂痕。于是,漫长的分居拉开了序幕。在各顾各的单打独斗中,感情的裂痕一天天越拉越大。没有谁是谁非,没有谁对谁错,一段婚姻终于在互不妥协中走到尽头。2004年7月12日,两人协议离婚。


另一使命,让一些善意执念推着往前,做点对得起岁月的东西
结束这段婚姻后,李宗盛很是消沉。在后来的一场演唱会上,他唱起了那首《当爱已成往事》,唱着唱着,便噎住了。足足半晌,哽咽无语。
多年后,鲁豫采访李宗盛时,他说:“林忆莲是我这辈子最爱的女人。”这正应了《当爱已成往事》那句歌词:“忘了痛或许可以,忘记你却太不容易。”
那一年,李宗盛活得很萎靡,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心思,他感觉自己正一天一天往下沉,慢慢滑向一个无比黑暗的深渊。就在他自暴自弃“坠落”时,一个突然萌发的念头拯救了他,“我想做一名吉他制作师。”
在14岁那年拯救李宗盛的那把吉他,终于在46岁那年再次拯救了他。
“每个年代的音乐人都有自己的使命,在那段时间里,我突然想通了,我觉得我写歌的那个使命已经完成。”所以,他决定去完成另一个使命。
中国是一个吉他使用大国,但却没有一个叫得响的吉他品牌,所有的好吉他,都是“西方制造”。
“华语乐坛拥有许多令人记忆深刻的歌曲,却不曾有过一个被音乐人衷心认可的吉他品牌,我为什么不去做这个有意义的事情呢。如果我能把琴做到那样一个程度,流行音乐史上就会有一个叫李宗盛的人,一辈子做成了两件事,那我就算没白活了。”
2004年,李宗盛在北京找了个地,创建了自己的“李吉他”品牌。之后五年,李宗盛满世界转悠,收集最好的吉他制作木材。然后把自己对音乐的认知和理解,付诸于制琴工序的每一个细节。
一开始,他做好一把琴就听声音,音色好就得意,音色差就沮丧,磨炼五年后,他的手艺才终于稳定下来。现在10把吉他里面,8把是优良水平,剩下的两把走向两个极端,一把是极品,一把是糟粕。
他的手艺,也终于获得了业界认可。罗大佑、周华健等一大批著名歌星,都用的是李宗盛制作的吉他。“李吉他”成了圈内人追逐的“中国制造”。
幡然醒悟,人生很重要的一件事,就是要学会与自己和解
有一次,李宗盛从香港入境时须验指纹。可因为长期做木工,他的指纹已被磨掉。没了这个身份证明,他过不了关。
这件事情,很有象征意义,“全心全意做制琴师的十年,是一个‘重新发明自己’的过程。”
那个执拗的李宗盛死了,一个柔和的李宗盛重生了。
重生后的李宗盛写了两首著名的歌,来阐释自己对人生对生活的“和解”。
第一首歌是《给自己的歌》:想得却不可得,你奈人生何。该舍的舍不得,只顾着跟往事瞎扯。等你发现时间是贼了,它早已偷光你的选择。
第二首歌是《山丘》:越过山丘,虽然已白了头。喋喋不休,时不我与的哀愁。还未如愿见着不朽,就把自己先搞丢。
那个执拗要强的李宗盛,终于和自己和生活和解了。
人生的苦是跑不掉的,不管是感情的挫折,还是事业的挫折,你迟早有一天都会遇上。
所以,人终究要学会和自己和解。每个人都要忍屈、揉碎、锻造,跟从前的自己告罪,跟行路遇见的人慈悲,明白生命到某个时间点必须轻描淡写,这样才能过完如野草一般又韧性不减的一生。”
所谓成长,其实就是自己与自己和解的旅程。这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,不是非对即错,很多事情的复杂性远远超出我们想象,
所以,人到了一定年龄,就要学会一件事——与自己和解。与那个别人眼中的自己和解。与那个必须怎样的自己和解。与那个天命所归的自己和解。
接受人生的无常,接纳生命的不完美,然后“嬉皮笑脸,面对人生的难”。
烟火人生,生活,过的就是烟火气
与自己和解后的李宗盛,彻底与那个“痴迷功名的自己”诀别了,他回归于最平凡的三个角色。
第一个角色是——制琴师。这个角色,既是他为自己找的一个爱好,也是他养家糊口的饭碗。
第二个角色是——家人。李宗盛把两个女儿圈在了身边,然后又把母亲从台湾接到北京。每天一到下午5点钟,他就准时下班,立刻回到家里。“我要好好陪伴母亲与女儿,陪她们说话,逗她们欢心。”
第三个角色是——煮夫。李宗盛家,两样东西最多。一是食谱,一是食材。每次出差或者到外地旅游,他都会买回一大堆食材和香料,弄得两个大冰箱都装不下了,最后他只好自建了一个食材室。李宗盛的烹饪水平接近大师水准,他发明了不少独具特色的“李家菜”,连名厨品尝后都连举大拇指。把自己培养成“煮夫”,只有一个目的:“做给母亲吃,做给女儿吃。”
作家三毛曾经说过一句话:“爱如果不落到穿衣、吃饭、睡觉、带孩子、数钱
这些实实在在的生活中去,婚姻无法长久。”
这话什么意思?就是说,生活得有烟火气。生活里面你可以逃离一切,但唯独不能逃离烟火气。一旦生活没有了烟火气,感情就会失去根基,变得虚浮缥缈。
李宗盛和朱卫茵的婚姻,没有烟火气。李宗盛和林忆莲的婚姻,也没有烟火气。
“两个人的婚姻里,如果只有床笫之欢而不肯共进早餐,所有的爱就无法落在生活的细节里,就算不离婚,也会成为路人。”
在制琴十年的磨炼修复中,李宗盛终于懂得:生活,过的就是烟火气。“最热烈的感情,永远藏身于一粥一饭、一颦一笑和一言一行之中。”所以,他开始了“烟火气”的生活。上班、做饭、看电视、聊天、陪伴、锅碗瓢盆、柴米油盐……
烟火气是人间最好的味道,时光是人间最昂贵的成本,爱是一切故事中最美的部分。
喜欢李宗盛的那首《凡人歌》,做一个凡人真的那么不幸吗?经历过人生的种种后,李宗盛恍然大悟:其实并非如此。
“平凡不是平庸,而是一种生活态度。即使再成功的人、再伟大的人,也终将归于生活中的平凡者。如果你不能回归平凡,便会在患得患失中痛苦一生。”
最好的成功,就是努力做一个凡人。
这就是我写李宗盛想表达的:不管你走得多远,都别忘了为什么出发。不管你事业多成功,都别忘了回归平凡生活。是时候了,好好地做个凡人吧,活出人间最实在的烟火气。认真地生活,认真地爱身边的人。
文/个性飞扬
【编辑:正能量屋】关键字:

推荐图文更多..

热点楼盘更多..